全部商品分类
底板、成品拍

进口品牌底板 国产品牌底板 成品拍 定制、纪念品

套胶、胶皮、海绵

进口品牌套胶 国产品牌套胶 单胶皮 单海绵

服装、球鞋、球袜

乒乓服装 乒乓球鞋 运动袜

球包、拍套

球包 拍套

胶水、清洁剂、打底油

有机胶水 无机打底油 无机胶水 清洁增粘剂

乒乓球、球台、网架

乒乓球 乒乓球台 球网、网架

乒乓附件、书刊

护边 汗巾 专业护具 乒乓书籍 其他

发球机、场馆器材

发球机 场馆设备

“巴黎奥运会后,樊振东底板的销量翻了5倍”,乒乓球为何这么火?
精英乒乓器材商城 / 2025-01-05
没想到,临近岁末的申城,被一场体育比赛点燃了冬天里的一把火。2024乒超总决赛落户上海,全国球迷趋之若鹜。在老一辈的心目中,乒乓球是国人扬眉吐气的精神图腾,是他们心目中的“国球”,人人都能挥几拍。  
随着樊振东、孙颖莎等乒乓球奥运冠军成为新一代年轻人的偶像,乒乓球比赛几乎成了大型追星现场。乒乓球为何这么火?现在的年轻人还打球吗?记者采访了与乒乓球有故事的人。
 “球友有需求,我们就把比赛办下去” 
中超、CBA、乒超、排超,在这些中国的职业体育项目中,恐怕乒乓球的群众参与性是最高的。乒乓球运动易上手,门槛较低,且民间赛事蓬勃,参与面广,都是乒乓球群众基础深厚的原因。  在上海,早在2010年就有属于业余选手的“民间乒超”——爱聚网上海业余俱乐部联赛,设甲乙丙组,有升降级。到今年为止,赛事已经举办了十八届,参赛规模达到64支俱乐部。  
这背后不得不提一个人——林海军,他是同策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20多年前,自己创业从乒乓球器材的代理和经销做起,到成为业余俱乐部联赛的投资人,也见证了乒乓球运动发展与事业息息相关的发展。    
谈到民间乒超,林海军说:“这要从2006年的‘球类运动网’说起,这是一个由乒乓球发烧友创办的个人网站,以论坛的形式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交流平台。网站逐渐形成了一个乒乓球圈子,于是2008年开始举办业余俱乐部之间的团体赛。”  “最初的比赛总共16支队伍参赛,也就50人左右。”有老球友回忆,“那时打乒乓球的还是中老年人为主,年轻人非常少。大家只为了交流,也没有奖金。”由于纯自发,当时主要是靠参赛队的报名费来付场地费和发点小奖品,比赛在复旦中学一个简陋的乒乓房进行,没有专门的裁判,由球友自己计分。 
林海军告诉记者,“这种生于民间的赛事,之所以能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开展起来,就是因为球友有需求。”然而仅凭乒乓球爱好者的一腔热情,不能使网站和赛事得以为继。没有经费来源,没有工作人员,2010年网站面临生存问题,这时林海军毅然决定接盘,并更名为“爱聚网”。   
林海军与世乒赛冠军奖杯 相比个人赛,以俱乐部形式参赛更有一种归属感。俱乐部基本上都是由志同道合的球友自发组织而成。 新注册的俱乐部都要从最低的丙级打起,凭成绩往更高级别晋升,排名靠后的降级。业余赛的赛制丝毫不逊于职业乒超,参与人数上更甚于后者,上海的业余乒乓球俱乐部团体赛在全国渐渐做出了名气。 有比赛就能吸引更多人参与。业余俱乐部的年龄结构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年轻人多了,还有爸爸带着儿子来打球的。俱乐部联赛中,经常能看到父子档、夫妻档,非常热闹。  
最初接盘时,林海军更多是出于商业考量,希望通过网站以及办比赛起到宣传的效果。“2012年前后,乒乓球器材多是国产,打球的也是退休人员为主,通常一块底板加套胶花两三百块,讲究实惠。后来慢慢开始,大家的健身意识提升了,三四十岁打球的人多了,而且他们收入水平高,花一千多块买器材也很普遍。”   
业余赛事气氛火热 用赛事带动更多人参与运动。几年下来,尤其是看到每次比赛时球友们的强烈需求,林海军对这个平台有了更多的责任感。然而网站运营和比赛支出每年达到三四十万元,虽然有一些品牌提供比赛奖品的赞助,但对一家中小规模的民营企业来说,压力还是不小。现在的网站运营,除了林海军出资,还有几名也是球友的IT工程师出力,得以维继。 随着技术发展,2015年,爱聚网推出线上个人积分系统;2023年年底, “爱聚网赛事”系统应运而生,方便球房或是俱乐部开展小型赛事。目前已有六七十个球房及俱乐部申请成为办赛单位,包括几家外地球馆慕名加入,借助“爱聚网赛事”平台可以实现报名、赛事编排、成绩统计、积分系统等功能,今年通过平台共举办了1000余场赛事。对球友来说,则可以通过系统看到比赛预告,方便就近报名参赛。有球友表示,“乒乓球光练不赛没劲的。像一场比赛报名费几十块,跟我们平时去球馆订个台子的费用差不多。”   
如今的林海军也会偶尔上赛场,对乒乓球项目从看热闹到看门道。“四年一届的奥运会对器材销售有明显的带动作用,特别乒乓球成绩出色。今年巴黎奥运会后,那款蝴蝶的樊振东ALC底板销量是平时的5倍,单价1500元左右,一下卖掉近200只。”  林海军明显感受到打乒乓球的青少年多了。“我们门市店离上外附中很近,经常有学生来店里挑球板。我儿子的学校,最热门的拓展课是乒乓球,50个课程里乒乓球名额是第一时间被抢光的。好几个原来踢足球的孩子也迷上了乒乓球。”
 “我也想打败伊藤美诚” 
乒乓球是中考体育项目之一,很多孩子选择打乒乓球是为了应付中考吗?林海军所说的爱打乒乓球的学生是怎样的群体?沈悦欣的故事有一定的代表性。  沈悦欣是上海市复旦实验中学初二的学生。2021年东京奥运会正值暑假期间,11岁的沈悦欣在妈妈的引导下,成为在电视机前看赛事转播的小体育迷。“很喜欢看乒乓球比赛,女单决赛在陈梦和孙颖莎之间展开。我对孙颖莎印象很深,她一直战胜伊藤美诚,有‘止藤片’之称,在场上很有霸气,场下又很可爱,这种反差萌很吸引人,我就被圈粉了。” 那年暑假正巧有乒乓球夏令营,沈悦欣参加后对乒乓球产生了兴趣,想继续学下去,“我也想打败伊藤美诚。”于是妈妈特地给她找了教练,每小时250元,跟同学一起开始了训练。“教练一对二教我们。我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天赋,走一步看一步,一开始训练主要为了中考项目。考试科目其实挺简单,正反手打30个球,有26个上台就行。”中考没有难倒沈悦欣,轻松通过,每周一次的训练她也照常继续,哪怕后来同学放弃选择了羽毛球。 打球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沈悦欣发现自己的目标变了,“我打球不再纯粹为了上台,而是要运用技战术,比如前三板衔接,会去抠细节。”班里有几个男同学也打乒乓球,这让他们从装备到技战术有了共同语言。大家的装备都不含糊,因为喜欢孙颖莎,沈悦欣选择了偶像同品牌“红双喜狂飙”底板,加上胶皮1500元左右;男学生基本都是樊振东底板的配置,2500元左右。每周三的体锻课,几个爱打乒乓球的小伙伴自然又会聚到球桌前切磋球技。   
每周末打球一个小时,沈悦欣花在打球上的业余时间不算多,成了她难得的休闲时光。“我在打球的时候会沉浸其中,每个球都会去思考,发长球还是短球,怎么算球。有时候想到了做不到,因为每板衔接反应还没那么快。”  因为对乒乓球技战术的认识不断加深,看乒乓球比赛成了沈悦欣的一大爱好,甚至可以说是享受。国际乒联WTT每站比赛,她都会关注。要么直接手机看实况转播,要么就在同学群里看比分直播,今年三四月因为常常看比赛有些影响学业,还被妈妈教育了一番。  
社交媒体的传播,是当下乒乓球运动员破圈爆红的推手。沈悦欣最好的朋友虽然不打乒乓球,但喜欢林高远和王曼昱。两人聊天免不了聊到各自的偶像,“今天比赛看了没?”“今天林高远又爆雷了!”沈悦欣深知网络上球员各自粉丝群体对立产生的负面新闻,所以跟朋友聊天时从不贬低对方的偶像。“我对这些球员也是会阶段性的喜欢,比如2022年底喜欢王楚钦,2023年亚运会被‘莎头’圈粉,但不会无脑喜欢,首先是欣赏他们在运动场上的表现。我不喜欢无脑追星,那也是对运动员职业的不尊重。”   耳濡目染,沈悦欣说自己乒乓球运动和偶像的身上汲取了力量。
今年在妈妈的鼓励下,她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场体育比赛——杨浦区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在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初中业余女子组个人第七名、团体第六名。跟记者分享比赛经历时,沈悦欣说:“上场比赛跟平时训练完全不一样,感觉很好。每场比赛下来,我都会跟教练和同学交流,会说到很具体的技战术,通过比赛自己能力又提高了一些。虽然我没法成为世界冠军,但有一项体育爱好,学一些运动技术,挺好。”  
首次参赛就获得了名次 这次乒超总决赛在上海举办,沈悦欣心心念念想去现场看球,可惜最终没有抢到票。小姑娘心态蛮好,“那就看看转播吧,一样是看比赛。”  林海军和沈悦欣的乒乓球故事虽然没有交集,但恰好衔接起国人跨越世代的乒乓球情结,代表着国球长盛不衰的球迷基础。

文章分类